定義
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是一種基于數字影像識別或流式細胞術技術,對尿液離心沉淀物中的有形成分(細胞、管型、結晶等)進行自動識別、計數和分類的臨床檢驗設備。其目標是將傳統人工顯微鏡檢查標準化、高效化,提升尿液分析的精準度與效率。
一、技術演進里程碑
階段 | 關鍵技術 | 代表設備 |
---|---|---|
人工鏡檢時代 | 顯微鏡+離心管+計數板 | 無特定設備 |
半自動時代 | 離心染色一體化儀 | Dirui FUS系列(推片染色機) |
全自動1.0 | 流式細胞術+熒光染色 | Sysmex UF系列(UF-1000i) |
全自動2.0 | 數字圖像識別+AI分類 | 愛威AVE系列(AVE-76系列) |
智能化整合 | 干化學+沉渣聯機系統 | Roche cobas u 701 |
二、核心工作原理與技術路線
1. 流式細胞術路線(如Sysmex)
染色熒光激發:
尿液樣本 → 熒光染料(菲啶/羧花青)染色 → 氬激光照射多參數檢測:
前向散射光(FSC)→ 細胞大小
側向散射光(SSC)→ 內部復雜度
熒光強度(FL)→ 核酸/細胞膜特性
2. 數字影像識別路線(如愛威、迪瑞)
步驟 | 技術細節 |
---|---|
自動進樣離心 | 定量吸入尿液 → 高速離心(如1500rpm × 5min) → 棄上清液 |
智能重懸浮 | 精準注入緩沖液 → 渦旋混勻沉淀物 |
數字成像 | 流動計數池中高速攝像(≥500幀/樣本) → 高清暗視野/相差顯微鏡技術 |
AI形態學識別 | 深度學習算法分割目標 → 提取形態特征(大小/形狀/紋理) → 分類(準確率>90%) |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