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義
醫用轉運車(Medical Transfer Cart / Patient Transport Cart)是指專門設計用于在醫院、診所、養老院等醫療或護理機構內,安全、平穩、高效地運送患者(包括臥床、行動不便或需要特殊體位者)以及相關醫療設備、藥品、標本、器械等的移動推車或擔架系統。它是醫療后勤保障和患者護理流程中的關鍵設備。
2. 主要分類(按用途和功能)
1. 患者轉運車 (Patient Transport Cart):
基礎擔架式轉運車: 核心是帶有輪子的擔架架,用于運送躺在擔架上的患者。通常可調節高度、配備護欄、輸液架掛點。
病床式轉運車: 結構與病床類似,但更輕便、機動性強,常用于ICU、手術室、影像科之間轉運危重患者。具備背板升降、整體傾斜(Trendelenburg體位)、護欄、輸液架、氧氣瓶架等,部分集成監護設備平臺。
輪椅式轉運車/轉運椅 (Transfer Chair): 結合輪椅和推車特點,用于運送可坐立但不能長距離行走的患者(如術后、體弱老人)。通常有可收放腳踏板、安全帶、后輪剎車。
新生兒/嬰幼兒轉運車/暖箱轉運車: 專為新生兒設計,常集成或適配嬰兒暖箱/輻射臺,確保溫濕度穩定,減震性能要求極高,配備專用監護設備接口。
肥胖患者轉運車 (Bariatric Transport Cart): 承重能力超強(常達250kg以上),床面寬大,結構堅固,配備大尺寸、高承重輪子。
急救/院前轉運推床: 用于救護車或現場急救,輕便、可折疊、快速展開,具備基本生命支持設備固定裝置,能適應崎嶇路面(越野輪可選)。
2. 設備/物品轉運車 (Equipment/Utility Cart):
藥品/治療車 (Medication Cart): 用于護士分發藥品,通常帶鎖抽屜/柜子、操作臺面、分類格。
麻醉車/急救車 (Crash Cart): 預置搶救藥品、器械(如除顫儀、氣管插管用具),分層分類存放,便于快速取用。
器械/手術包轉運車: 運送消毒/待消毒的手術器械包,要求易清潔消毒,常為不銹鋼材質。
病歷車/電腦工作站推車: 存放病歷夾或搭載電腦、打印機,方便移動辦公。
送餐車/污物轉運車: 用于運送食物或醫療廢棄物,需符合衛生和隔離要求。
實驗室標本/試劑轉運車: 可能有溫控、防震、防泄漏設計,確保標本/試劑安全。
影像學設備轉運車 (如便攜X光機推車、超聲推車): 穩固支撐貴重設備,方便移動檢查。
3. 核心功能與設計特點
安全性:
穩固結構: 高強度框架(鋁合金、不銹鋼、高強度鋼),合理承重設計。
有效制動: 中央腳剎、輪軸剎、電磁剎(電動型),確保駐停穩固,尤其在斜坡。
防護裝置: 可調節護欄(防跌落)、安全帶(三點式或五點式)、頭枕/側擋(防移位)。
防傾倒設計: 低重心、輪距合理,尤其帶升降功能的車。
圓角/軟包邊: 避免磕碰傷害。
機動性與操控性:
優質萬向輪: 大尺寸PU/橡膠靜音輪為主流,前輪萬向+后輪定向或全向輪,帶軸承保證順滑轉向。部分特殊輪(如越野輪、防靜電輪)。
靈活轉向: 符合人體工學的推/拉把手(高度可調),操控省力。
電動驅動 (部分高端型號): 提供動力輔助或全驅動,減輕操作者負擔,尤其適合長距離、肥胖患者或坡道。
患者舒適性與醫療適配性:
體位調節: 背板升降(0-75°常見)、腿板升降、整體傾斜(Trendelenburg/反Trendelenburg體位)。
舒適床墊: 易清潔、防褥瘡材料(如高密度泡沫、凝膠墊)。
醫療設備集成: 輸液架插孔、氧氣瓶架、監護儀支架、引流袋掛鉤、呼吸機/泵固定裝置。
無障礙設計: 便于對接病床、手術臺、檢查設備。
衛生與易清潔性:
耐腐蝕材質: 不銹鋼、抗菌涂層鋁合金、高品質工程塑料。
無縫/少縫設計: 減少污垢藏匿點。
可拆卸部件: 床墊、護欄套等便于徹底清潔消毒。
抗菌材料應用: 部分關鍵部件使用抗菌材料。
功能性附件:
儲物空間: 抽屜、柜子、開放式層架、掛鉤、網袋。
工作臺面: 供書寫、放置臨時物品。
電源管理 (電動型/設備車): 電池供電、外接電源接口、USB充電口。
4. 關鍵應用場景
患者轉運:急診室、病房、手術室、ICU、CCU、導管室、影像科(X光、CT、MRI)、內鏡中心、康復科、透析室、門診部之間。
院內急救:快速將搶救車/設備送至患者床邊。
藥品管理:護士站到病房的藥物分發。
器械周轉:消毒供應中心與各科室之間。
標本傳送:病房/診室到檢驗科。
后勤支持:送餐、運送潔凈/污染物品。
移動工作站:查房、護理記錄。
5. 選購與使用要點
明確需求: 主要用途(運人?運物?運什么?)、使用環境(空間大小、地面狀況、有無坡道)、目標患者群體(體重、病情)、需承載的設備。
核心參數:
承重能力(必須有余量)
外形尺寸(長寬高)及折疊后尺寸(關乎通過性和存儲)
升降范圍(如有)
最小轉彎半徑
輪子類型和材質(決定靜音性、順滑度、耐用性、地面適應性)
制動系統可靠性
安全認證: 符合國家/地區醫療器械相關標準(如中國的YY/T 0571系列標準、歐盟的EN 1789、美國的ASTM F2040等)。
材質與工藝: 堅固耐用、易清潔消毒、耐腐蝕。
人體工學: 推拉把手高度是否可調、操控是否省力。
品牌與售后: 選擇信譽良好、售后服務完善的品牌。
使用規范:
使用前檢查:剎車、輪子、護欄、安全帶、升降功能是否正常。
正確操作:平穩推行,避免急轉急停;上下坡道時格外小心,操作者應在下坡方向;升降操作時確保患者安全。
患者固定:務必使用安全帶,升起護欄。
規范轉運:注意管線(輸液管、氧氣管、引流管)和監護設備的安置,防止脫落、受壓、打折。
及時清潔消毒:遵循機構規定的消毒流程,尤其是接觸患者體液后或轉運不同患者之間。
定期維護保養:輪子潤滑、緊固件檢查、電池維護(電動型)。
6. 發展趨勢
智能化: 集成傳感器(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位置)、RFID(追蹤設備/藥品)、物聯網(連接醫院信息系統)。
電動化普及: 更輕便、續航更長的鋰電池驅動,提升長距離、重載轉運效率,減輕醫護人員負擔。
人機工效學優化: 更省力的驅動和轉向設計,可調節性更強。
材料輕量化與高強度: 碳纖維等新材料的應用。
模塊化設計: 便于根據不同需求快速更換配件(如不同功能的頂盤、儲物單元)。
增強消毒能力: 整合UV-C紫外線消毒、臭氧消毒等功能,或采用更易消毒、抗菌效果更持久的材料。
一體化解決方案: 轉運車與病床、手術臺、影像設備接口更標準化、無縫化。
7. 重要注意事項
禁忌癥: 對于存在不穩定性脊柱損傷或疑似損傷的患者,嚴禁使用普通轉運車隨意搬動,必須使用脊柱板等專用固定設備,并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操作。
風險評估: 每次轉運前評估患者病情、意識狀態、管路情況、合作程度,制定合適的轉運方案和應急預案。
人員配備: 根據患者病情和轉運距離配備足夠的、具備相應能力的醫護人員。
溝通協調: 轉運前與接收科室充分溝通,確保對方做好準備。
持續監護: 危重患者轉運需持續監護生命體征,并攜帶必要的搶救設備藥品。
感染控制: 嚴格執行手衛生和轉運車的清潔消毒規范,防止交叉感染。
總結
醫用轉運車是現代醫療機構不可或缺的基礎設備,其核心價值在于保障患者和物品在院內移動的安全、高效與舒適。從基礎的擔架推車到高度集成的智能電動轉運平臺,其設計和功能不斷進化以滿足日益復雜的臨床需求。選擇合適的轉運車并規范使用維護,對于提升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優化工作流程和改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始終將安全置于首位,是操作醫用轉運車的最高原則。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