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設置國際醫療部的醫療機構已達52家,可提供全流程外語服務的醫療機構達156家,可提供外卡支付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達167家。
這是記者今天從北京“兩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科技創新專場上獲悉的。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宇介紹,“兩區”建設五年來,市衛生健康委聚焦重大健康需求和生物醫藥重要品種,以研究型病房建設為引領,深化臨床研究機制改革創新,完善臨床研究平臺和支撐保障體系,制定實施了《關于加快促進北京市研究型病房優質高效發展的若干措施》和《加強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對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設作出系統部署。
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計啟動了3批30家研究型病房示范項目建設,建立了有組織的臨床試驗支持體系,基本覆蓋北京市優勢專業專科;對符合條件的注冊臨床試驗項目,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設范圍實施項目進行立項前置審查。通過示范項目建設,臨床試驗床位“一床難求”供需緊張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臨床研究基礎設施、能力水平、管理效率得到了較大提升,多中心臨床研究時限得到有效壓縮。臨床試驗啟動用時壓減至24.9周,較快的壓減至17.1周,同比縮減7.7周,助力25個創新藥獲批上市。
在推進醫療領域高水平開放方面,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印發《北京市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穩步推進醫療領域外資準入,明確外商獨資醫院的投資主體、設立、運行條件、試點區域、行業準入規則、執業和監督管理等,開展政策宣講和服務。
北京持續擴容國際醫療服務資源,支持國際化醫院項目建設,位于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北京高博醫院、海淀區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國際門診部和北京阜誠醫院已經正式營業。支持公立醫院合理挖掘潛力,在國家允許比例范圍內設置和發展國際醫療部。目前全市設置國際醫療部的醫療機構已達52家,可提供全流程外語服務的醫療機構達156家,可提供外卡支付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167家。開展國際醫療服務試點醫院遴選,目前全市國際醫療服務試點機構達18家。
北京積極推進外國人永居證、護照等外籍人員證件在預約掛號平臺等就醫服務渠道的便利化應用。在政府英文版網站對外發布北京市外籍人士在京就醫指南。114預約掛號平臺英文版在“京通”小程序正式試點上線,目前,北京協和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宣武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等8家國際醫療試點醫院已在114預約掛號平臺上線。
王宇表示,下一步,市衛生健康委在推動“兩區”建設工作過程中,將進一步釋放創新政策溢出效應,滿足市場主體新期待,一是積極推動外商獨資醫院落地,繼續做好相關政策解讀和服務工作;二是發布《2025年境外患者在京就醫指南》,支持國際化醫院項目建設,提升國際醫療服務水平。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