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推動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在擴大基礎民生服務普惠性方面,《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共享,要求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優化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下沉,逐步實現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覆蓋。
《意見》支持高水平醫院人員、服務、技術、管理等下沉基層,推進城市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短板專業和特色專科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高服務能力。同時推動建立遠程醫療服務網絡,推廣"分布式檢查、集中式診斷"模式。
保障措施方面,《意見》強調要發揮財政轉移支付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作用。各地需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基本民生財力保障,持續完善教育、衛生健康、社保、就業等重點領域政策,兜牢民生底線,并完善各級政府民生實事清單制度。
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有關政策情況。會上提到,國家已設立13個專業類別國家醫學中心和兒童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支持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
其次,在全國81個試點城市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2024年全國雙向轉診達3656.7萬人次,其中下轉增長45.7%。
截至2024年底,全國2188個縣(市、區)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省級全覆蓋,縣域資源共享中心累計服務近1.9億次。
下一步工作重點包括:持續優化國家醫學中心及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以緩解跨省就醫難題;2025年繼續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由三級綜合醫院牽頭建立網格化體系,并推動90%以上縣域建成緊密型醫共體。
此外,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99元基礎上優化服務,加強基層兒科、中醫、口腔等能力建設,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提升基層診療質量。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